专辑歌曲1.楔子 2.流星 3.橄榄树 4.大地的孩子 5.芬芳的山谷 6.鹰 7.大地恍神的孩子 8.看海 9.记忆 10.答案 专辑介绍台湾民歌之父.胡德夫64岁人生第二张个人国语专辑《芬芳的山谷》。 唱游诗人胡德夫近十年史诗级全新创作,首度鉴听规格One Take收录发表。 ●一举囊括。 继以2005年个人首张专辑《匆匆》一举囊括第17届金曲奖“最佳年度歌曲奖”及“最佳作词人奖”之后,胡德夫64岁人生第二张个人国语专辑终焉上市。 ●一生悬命。 Manley Gold麦克风,Neumann U87环场收音,YAMAHA C3钢琴演奏。24bit 96K录制,发烧级临场原音细节重现。 ●一气呵成。 一次完成自弹自唱One Take录制,清晰纪录唱游诗人胡德夫对母亲的悸动思念、对大地的澎湃赞颂、对乡愁的唏嘘感伤,以及六十四岁无需修饰的哽咽与叹息。 ◎一九六二年,民国五十一年九月一日。 赤著粗糙厚实双脚的12岁台东嘉兰部落少年,身穿全新卡其制服短裤,黝黑颈上跨挂还没穿过的皮鞋。 少年紧拎木制行李提箱亦步跟着双眼全盲的大哥,由台东辗转南下中继高雄,再赶搭北上夜宿快车抵达淡水。 “你要好好读书啊。”挥别时大哥这样叮咛著。少年毫无设防,自此一路随着时代波涛载沉载浮,远离故乡浪迹五十年。 “为什么流浪?为什么歌唱?” 越战开打、越战结束了。台湾退出联合国、美国日本与台湾断交了。政治强权逐一过世、台湾解除戒严了。政党轮替、政党再次轮替了。是朋友、然后不是朋友了…。 转眼五十年的岁月无可挽回的衰敝著身心,彷若霎时白发的少年,脑海浮晃着那些被汹涌谣言模糊线索的是非对错。 “为什么流浪?为什么歌唱?” 还来不及迟疑那些或搁浅或荒芜的时光,白发少年紧紧握著母亲的爱,又被推向潦草而即兴的新旅程。 《芬芳的山谷》专辑歌曲简介 ●01〈楔子〉 乐音叙起,思绪翻飞。那是无际的山峦,那是夜泊的月光还有微醺的海洋,那是我的故乡。 ●02〈流星〉 2008年《和谐‧希望‧爱-人间音缘歌手演唱会》于台北国父纪念馆演出,席间胡德夫发表演唱,以星云大师的佛法诗偈为歌词,胡德夫作曲的新曲〈流星〉、〈胸襟〉。静穆琴声如流星划过,胡德夫以渐缓柔和逐步刚劲激昂的键音,呈现深微哲理,以及六十四岁的人生感叹。在2008年现场发表之后,本专辑也是〈流星〉一曲完整录音室版本的首度收录。 ●03〈橄榄树〉 2014年1月2日音乐大师李泰祥过世。难掩感伤的胡德夫老师,特别安排2014年2月21日于台北国家音乐厅举行的“种歌-众歌:胡德夫音乐会”之中,演唱〈一条日光的大道〉纪念这位永远的大哥。 忆及胡德夫与李泰祥的交会,始于七〇年代初期。19岁的胡德夫与万沙浪合作“潮流合唱团”,于“六福客栈”夜总会驻唱,因缘际会认识了重回台北工作的李泰祥。 胡德夫与李泰祥都是出生台东的孩子,同在音乐路上的两人颇多交集。其中包括胡德夫参与李泰祥制作的“三阳野狼125机车”及“伯朗咖啡”等广告歌曲试唱。1983年第五次“传统与展望”巡回演出起跑,李泰祥偕同胡德夫将校园民歌以管絃室内乐的形式发表〈新调〉。正当筹备完成展开宣传之际,胡德夫却因蒋孝武董事长指示而被拒于“中广”等重要广电媒体门外。自此胡德夫成为台湾戒严时期的黑名单之一,沉寂于主流音乐界之外超过十年。 “为什么流浪,为什么流浪远方?”直至2014年今日看着音乐大师李泰祥在七〇年代留下的琴谱手稿,胡德夫仍能鲜活重述当年与大师同行的诸多细微趣事。而〈橄榄树〉歌词里的人生课题,漫漫五十年过去仍是无从问起。 ●04〈大地的孩子〉 1970年代中期,台湾行政院新闻局起始举办“净化歌曲活动”并展开歌曲征选。在音乐大师李泰祥的鼓励下,胡德夫投稿创作的〈大地的孩子〉获得新民谣歌曲征选第一名。但胡德夫老师仍未正式录制〈大地的孩子〉这首自创歌曲。 直至2001年王明辉带着“高山阿嬷”Demo与陈主惠、胡德夫前往西班牙制作《高山阿嬷》同名专辑,这也是〈大地的孩子〉初回收录发表。之后这首汉语及阿美族语交融的歌曲于台湾广为传唱。而本专辑是创作者胡德夫老师首度于录音室亲自完整诠释〈大地的孩子〉。 ●05〈芬芳的山谷〉 2000年母亲过世前夕,胡德夫为母殡作〈芬芳的山谷〉,并在为母送行时咏吟〈芬芳的山谷〉(第1、2段及最后一段)。这首歌颂母亲与故乡的歌曲,始终在胡德夫脑海萦绕。直至2014年台北国家音乐厅“种歌-众歌:胡德夫音乐会”方才初次完整发表。 然则对胡德夫对母亲的浓烈思念仍溢于言表。直至专辑录制过程,仍不断进行歌词修正与间奏编写。 在那入秋的台北天母,我们隔着布幕,聆听胡老师独坐在刻意幽暗的录音室里,闭眼凝神一遍又一遍自弹自唱着〈芬芳的山谷〉。录音室敏锐的扩大机不时传来因哽咽而嘎然中止的琴声。现今最终收录的One Take版本里,我们也忠实保留了现场的悸动与感伤。 ●06〈鹰〉 胡德夫与“云门舞集”合作2006年云门春季公演,于国家剧院演出《美丽岛》。《美丽岛》是由布拉瑞扬编舞胡德夫同台即兴随舞歌唱〈美丽岛〉、〈Lai-Sue〉、〈鹰〉等多首名曲。这也是两位来自台湾太麻里艺术家跨领域的首度合作。 〈鹰〉 一曲为排湾族古谣,胡德夫特意将卑南族的虚词以阿美族的咏叹形式呈现改作。用歌声拟鹰翱翔,音符成为翼下的风,恢弘而自由。整曲如鹰展翅于空中,俯视林中的溪流峭壁与太平洋的怀抱。鹰的傲视,交织在胡德夫老师的歌声中。 ●07〈大地恍神的孩子〉 《芬芳的山谷》全专辑均以:一台钢琴、一个人声、一次完成的One Take形式录制。其中有着六段章节全曲长达11分钟的〈大地恍神的孩子〉, 是史上首度以卑南语完成的音乐剧格局创作。全曲行进琴声与人声交会撞击,由荒冷晃游到失魂呐喊,由幽黯哽咽到灿亮醒悟一气呵成。胡德夫以六十四年的浪迹岁月,完成这首长达11分钟史诗级的母语创作。 ●08〈看海〉 〈看海〉一曲为阿美族古谣。台东县卑南族乐团“北原山猫”团员陈明仁父亲陈实(川村实)为原住民传统音乐保存的重要推手。当时陈实在知本“知本公学校”教书,之后担任校长。便把这首阿美族古曲带到了卑南流传。 胡德夫以卑南咏叹诠释〈看海〉。歌声如波涛铺陈而来,时而酩酊汹涌翻腾,时而踟蹰低回悲叹。旋律写实如画。 ●09〈记忆〉 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,公共电视制作“我们的岛-再见海洋系列”节目,启发身为海洋国家的观众,对于本土岛屿与海洋的省思。 “我们的岛-再见海洋系列”主题曲以李敏勇诗作为词,由胡德夫创作谱曲演唱。 16年后胡德夫再度录音演唱这首歌颂大地的创作:“未被污染的海洋,优游在其中的鱼群,船舶在防波堤外航行而过,描绘著碧海的情节。”歌声虚静清明,却让人神往远眺。 ●10〈答案〉 有次在胡德夫老师店里一起吃晚饭,门口忽而出现一位害羞而迟疑的男子。老师瞄见便示意让他进来同桌喝酒进餐。席间原住民笑话不断,老师搂着他的肩介绍,他是我的亲兄弟。眼见我们认真,胡德夫老师接着捉狭说道:“但这样随可以坐下来吃饭的兄弟,在台湾我有几百个喔。”。 我们霎时总无法理解部落的价值观。而这群热情随性的住民,也无法理解都市人的疏离戒心。
标签: none
|